即時 | 中央社 CNA ( ) • 2024-05-09 18:34

(中央社台北9日电)广东珠海电车停运3年后将被拆除。分析指出,这项建设成本高、客流少、每服务一个乘客反需财政补贴人民币66元(下同,约新台币264元),凸显城市规划不切实际,再漂亮的建设也只能沦为摆设。

陆媒界面新闻报导,珠海有轨电车2017年6月开通营运,线路全长8.89公里,设站14座,总投资13.27亿元。2021年1月,有轨电车因供电技术、安全等原因,暂停运营至今。5月7日,珠海市政府决定终止电车运营,同时拆除设施设备,改新增2条汽车车道。

珠海有轨电车营运不善首先是技术问题,其供电系统故障导致列车曾发生雨水渗入地面供电模组,导致漏电、短路冒烟等安全隐患。另外在营运期间,因故导致中断行车事件发生77起,年均19起。

除了技术原因,珠海有轨电车面临的更大问题是亏损。日均客流3378人次,客流强度为每日每公里404人次,客流强度仅相当于可研报告预测的5%。

极低的客流直接导致票款收入极低。总票款收入只有387万元,每人次运输成本(含资产折旧)约67元,而实际的票价为1元/人。相当于每服务一个乘客,需要补贴66元。

极目新闻指出,近年中国国内能在轨道交通上站稳脚跟的,无一不是如成都、杭州、武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。二线城市开通地铁、客流稳定的也大多是省会城市,非省会城市客流情况许多都不容乐观。

报导强调,城市基础设施并非愈超前愈好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地铁、有轨电车相比于公共汽车无疑更气派更先进,但建设成本高、经营成本更高,如何选择其实要看谁更适合,要由城市的实际需求决定。「产业聚集、人口聚集才是基础,否则无异于流沙上建高塔,建得再漂亮也只能沦为摆设」。(编辑:唐佩君/杨升儒)1130509